索引号: 发布机构:
信息名称: 本溪市平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主题分类: 政府文件
发布日期: 2017-03-22 成文日期: 2017-03-22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本溪市平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3-22 00:00:00 【字体:

平政发〔20173

本溪市平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山区全民

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相关单位(部门):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平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本溪市平山区人民政府

2017122

平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幸福平山的民生工程。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区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育惠民为宗旨,以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健民强区这一主题,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美丽平山做出更大贡献。

二、目标任务

2020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群众健身场地设施明显改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多样化体育锻炼健身需求。

    (一)城乡居民体质普遍增强

城乡居民普遍形成体育健身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3%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定合格以上人数达到92%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二)全民健身设施明显改善

    努力实现区、街道、社区(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形成布局合理、互为补充、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平方米以上,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全部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100%,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

   (三)科学健身指导显著提升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宣传与指导,定期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建设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坚持开展体质监测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0人次以上,每个体育健身站(点)、社区(村)及群众体育健身俱乐部配备2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健身指导作用。

(四)全民健身组织更加健全

    健全区、街道、社区(行政村)、组(站点)四级群众体育组织,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网络。

2020年全面完善社会体育组织,建立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及老年体育协会等各级体育运动组织,总数达到130个以上。其中:街道、社区(村)建有各类体育运动组织、体育健身站(点)108个(桥头、北台建立农民体育协会)、单项协会16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2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每万人拥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5个以上,实现体育组织全覆盖。

(五)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继续完善各类体育赛事,形成“品牌化、特色化”,鼓励“一街一品”、“一村(社区)一特色”的特色健身活动。大力开展武术、田径、球类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及赛事。广泛组织健身操、广场舞、健步走、骑行、登山、棋类、拔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健身活动。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柔力球等具有民族传统、民间趣味的运动项目。

   (六)体育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健身消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培育体育市场,逐步建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健身用品和竞技表演等体育产业。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区体育局微信平台,向群众宣传大健康理念以及科学的健身方法。推出“全民健身、跃动平山”健身站点展示,让居民有选择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并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辟“全民健身动起来”专栏,定期向群众介绍健身组织和科学有效的健身保健方法,开展优秀健身站点和健身达人秀评比活动等。

2.打造体育文化特色街区,开展一街一品、一村(社区)一特色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与文化、旅游、宣传等部门的合作,倡导各行各业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加体育锻炼。

(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1围绕全区体育项目发展大局,广泛开展以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为主线的各类精品赛事。

2组织好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日”活动,举办好居民、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区直机关干部运动会,开展好各级各类体育组织的健身展示活动。

3各街道、社区以及各级工会、群团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在元旦、劳动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居民、干部、职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

4创新健身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与旅游、文化、商贸相结合的群众性体育竞赛、展演活动,不断推出适合不同人群、地域、季节的体育健身新形式、新方法。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全民健身服务功能

1.加快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  

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筹措建设多功能全民健身中心,打造平山区体育健身长廊。

加强对体育设施的更新与维护,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扎实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场地)向社会开放,不断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2健全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和各级体育俱乐部、晨(晚)练健身站(点)建设,使更多城乡居民在体育组织指导下规范进行体育锻炼,扩大有组织体育锻炼人群规模。街道、社区、村文体站要建立健全体育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支持职工体育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

抓好全区各级体育干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强化管理,落实职责。至2020年末全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500名的目标,其中国家级14人、一级90人、二级410名、三级986名。实现全区晨(晚)练健身站(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广场、各级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全覆盖。

建立以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参加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传授体育技能,培养浓厚的体育健身兴趣。

4拓展体质监测服务功能,强化科学健身指导

积极探索建立“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新模式,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建立体质监测室,开展体质监测、健身指导,对群众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把监测数据送到参加体质监测人的手中,为科学指导体育健身提供依据,引导和鼓励群众持久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四)统筹城乡体育及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城区体育以社区为重点,推进体育生活化。以街道和社区体育设施为依托,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积极引导各类体育组织,利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组织广大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健身操和广场舞展示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2.加快发展农村体育

加快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广大农民喜闻乐见和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继续开展送体育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体生活,促进农村文明建设。

3.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扎实开展校园足球、校园篮球和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活动,到2020年我区要有80%的学校达到体育特色学校标准。

4.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

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不断研究和推广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5.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

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项目。

6着力推动职工体育

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健身竞赛活动。推广工间操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制订职工体育健身指导计划,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时间、场地保障和资金支持。

(五)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引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

1.利用自然景区建设休闲运动设施,积极培育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以平顶山、望溪公园、草帽山、细河为依托建设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道和极限运动等活动基地。

2建立体育产业商会,构建永丰、东明体育消费特色街区,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保障实施

本实施计划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动员和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合力。

1.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列入区政府年度民生实事推进和考核。

2区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3.区体育局负责《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组织实施,各街道、区直部门要结合各自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区发改局、区国土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教育、科技、民政、卫计、环保、农林、旅游等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为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创造条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作用,加强对全民健身日、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体育健身展示活动的宣传报道,普及体育健身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三)及时督查,做好评估

区政府每两年对《平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评估,并报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区体育局会同相关单位,对在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击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本溪市平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22印发